English

聆听如爱

1998-12-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最先见到《聆听西藏——以小说的方式》和《聆听西藏——以散文的方式》,是在西安第九届全国图书订货会的云南展区。据说云南人民出版社继此将一次性推出另外三部“聆听西藏”,它们分别是以诗歌、纪实和图片的方式,作为一名出版业同行,我为这样的选题惊喜,“聆听西藏”的工作者在他们的劳动中所付出的艰辛一望即知,并且魄力非凡;作为一个读者,尤其一个曾经在西藏山山水水间生活过的读者,“聆听西藏”自然而然地引发着我的飘渺回忆,那样的亲切无法形容,无法不令人感动。

在这里,我先不分析当前图书市场上有关西藏的选题为什么走俏,虽然这样的分析非常必要。我仅仅打算谈一谈“聆听西藏”这个选题和已出版的这两本读物。

正如编者黄宾堂先生在“后记”中介绍,“聆听西藏”各书所选收作品大多出自国内活跃于文坛的中青年作家手笔。仅此一点,就是对国内西藏题材的各类优秀文学作品的展示。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有关西藏生活的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极大飞跃,但是选本、总集类的图书还未能相应地跟上来,以致市场上除了寥寥数种国人撰写的西藏作品,其他都是国外的著述。这对我们了解西藏、认识西藏不仅会带来偏离,至少也不够亲切,或者说有“隔”。云南人民社的这一出版举动,事实地说明了在古代、近现代之后,在新中国成立和西藏民主改革之后,尤其是新时期迄今,我们对于西藏的文化关注超越了以往的深广。年轻的一代作家,在祖辈父辈的创造光芒照耀下,捧出了自己的崭新成果。不必讳言的是,出版界前一阶段对西藏题材的具体关注缺少贴近和集中,致使我们的大量成果未能得到及时的展现,而读者却在殷殷期盼之中。“聆听西藏”两种出版后在图书市场上获得的成功,其实很正常,那就是需要使然。由此,出版者的先见眼光即得到了肯定。

翻开这两本读物,伴着油墨的清香,我立在图书订货会喧嚷的大厅里,眼前是一些十分熟悉的名字和面孔。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经与我相聚在西藏,而今人各天涯,久违音信。女作家高叶梅的散文《不散的筵席》道出了真谛,我们各个民族的文化青年,曾经汇聚在雪域高原,筵席终归是要离散的,而为了西藏的相聚却永不分离,那样的情感永不止息。《聆听西藏》文学集在提供了可读作品的同时,也提供了所有作者的详细个人资料,使我得以鱼燕传书,更为今后有志于研究西藏文学的国内外人士备好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文本。我在想,是书编者如何寻找到这样多的作者?六七十位,他们像星星一样散布着。这不能不使我对编者满怀敬意。

聆听西藏只是一种认识方式,在我们众多的民族里面,西藏的确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它更需要的是撩开虚幻神秘面纱的客观介绍,需要伴随着祖国发展脉搏的自身不断生长。文化的作用,细小到文学的作用,可以在各个民族间起到活泼的联系,所以说重在聆听,如同别样的爱情,而聆听以后,重之又重,这一点从中央对西藏各项事业的有力援助上即可见出。

读《聆听西藏》文学作品集,给我的启示如上。当然,它再一次让我足足地享受到了西藏强烈妩媚的灿烂日光。当我离开那片美丽的土地和同胞的时候,我遗忘了一件东西,永远也带不走了,那是我的一颗拳拳爱心。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